2月14日,不一样的情人节
今天是情人节。与以往温馨浪漫不同,今年的情人节似乎有些暗淡。眼下新冠肺炎疫情还很严峻,我和战友们正浴血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希望老百姓的生活早日恢复以往的幸福安康。
用我的一天,记录下今年这个不一样的情人节:早上8:30,我们在酒店一楼大厅准时集合,一同乘坐大医院B1区。9:00开始穿防护服,做好入舱前一切准备工作。10点准时入舱,交接班之后进入战斗状态。我们组共有医护人员13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8人,主要负责多名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今天我是责任班,专门负责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发药、心理护理、记录病情、重点患者观察等繁琐事务。穿着防护服工作感觉很笨重,里面特别显得沉闷,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活动幅度也不能太大,好在适应了一会儿,这才明显感觉到比刚开始好多了。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我们有效处理,护目镜起雾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什么东西都看不清,一片雾蒙蒙的。我们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洗发水均匀涂抹在镜面内侧,然后用纸巾反复擦干,戴上后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出舱下班回来之后,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是我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伙伴们踊跃在群里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积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几天下来,各项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起来,我们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防护服在这里弥足珍贵,一个都不能浪费。一个班在舱内要工作6个小时,加上前后需要准备的时间,差不多要工作9个小时左右,这期间还要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下午16:00开始换岗,一个班下来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大家为能来武汉出些力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自豪。
感恩的心,感动的力量。
今天发生在病房里的一件事情,令我不禁流下了滚烫的泪水。这名女患者来自26单元床,姓刘,共产党员,看上去有40多岁,我称呼她“刘姐”(为保护患者隐私,故将其真实姓名隐去)。正当我忙得不可开交时,刘姐主动找到我说:“真的很感谢你们山东医疗队,不远千里驰援我们武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说一声,我可以帮你去做。”说实话,我今天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要负责一百多位病人护理工作,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穿着防护服在舱内走动十分不方便,如同在太空里行走一般。这时主任安排我一个任务,负责把一百多名患者的姓名、编号等基本信息情况统计下来,然后尽快报上去。病人里多是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咬字不清晰,说起当地方言来我更是听不懂。正当我感到急躁不安时,刘大姐找到我主动请战:“这事好办,我来替你完成!”刘姐干起活来“干净麻利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将病人基本信息统计完毕,并在第一时间把表格交给了我。
刘姐,真的好感谢你!请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月17日,绝不放弃一个人
武汉百姓很坚强,真的!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中,一些人失去了年迈父母,失去了相亲相爱的爱人。在我管辖的单元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她爸爸同样也不幸被感染,病情危重,正在ICU室抢救。对这个普通家庭而言,真是祸不单行啊。万幸的是,她妈妈并没有被感染。她告诉我们,她妈妈既希望自己也被感染,这样妈妈就可以进来照顾她了;但妈妈又不希望自己被感染,因为她爸爸还在ICU室抢救,妈妈还想和爸爸相敬如宾的活下去,直到白头偕老。
有一句话叫: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许性格原因,也许病魔缠身,她整天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我们不禁为她的处境担忧起来。她告诉我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自己的病还有没有希望?遇到像她这类特殊患者,我们更多是与她们“话聊”,推心置腹与她们交流沟通,在精神上给予人文关怀。我们告诉她,你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党,相信我们医疗队,勇敢面对现实,战胜自己、战胜心魔、战胜病魔,打开心结,树立信心,坚强活下去,活出更多精彩绚丽。
为更好帮助患者走出病魔阴影,昨天我申请加入了心理咨询组。虽然我没有专业系统学过心理学,但是我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为她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当然我处理不了的,真正需要心理治疗的病人,就交给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来处理吧。
编者后记:
梁维维简介
梁维维,35岁,于2月9日奔赴湖北。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护士长。年10月至今在医院工作,对急、重、疑难病人抢救工作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临行前,她说:“从得知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医院提出申请,要深入一线,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护人民健康,我时刻准备着!”
图文:梁维维、张承
审核人:李方立
责编:胡永喜
复审:杨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