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医院的内幕,也分析了医美O2O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现在面临的困境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在当时文章的结尾也做了预告,医院整形科的O2O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医院的医生走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他们自己称之为多点执业,这在整形行业十分普遍,医院的市场份额更高、手术量更大、医生比较紧缺。
医院整形科五大难题,生存空间狭小
一是医院整形科在整个医疗体制中是另类,和其他科室相比,整形科并不是刚需,他也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倾斜,因此医院中,稍低级别的医院并不设置整形科;
二是医院整形科多数从烧伤科演变而来,医院就是用烧伤整形科来命名,他的主要功能是治疗烧伤病人,次要是接诊整形手术。烧伤的治疗是可以走医保报销的,这是医院的好处,烧伤的人医院。而整形手术不管是在哪儿做,都是不能走医保的。
第三,在整个医疗行业中,整形美容应该是最市场化的细分领域之一,大部分市医院占据,医院整形科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尽管他们在手术水平上医院,但是不能做广告的硬性医院就像一坛好酒埋没在深巷里。
第四,因为医院在员工激励上并不积极,并且手术量也不大,所以很多高水平的医院整形医院走穴,甚至一些科室主任都到外面走穴。这对医院的坏处是,他也把更多的消费医院,使得本就很少的问诊量继续减少,造成恶性循环加剧。
第五,由于医疗美容行业已经充分市场化,最近几年医院整形医生的流失率增加,来越多的优秀医院医医院,尤其是拥有副高职称的核心医生。他们从医学院毕业后,大概用十年时间学习技术、晋升职称,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选择离去,医院医院的人才基地。
医美O2O的突破口,医院是主要参与者
医疗美容O2O的发展在去年进入到加速阶段,作为社区平台手握两端资源,一边是有整形需求的消费者,医院或者整形医生。从数医美O2O平台观察看,他们对医生资源的不同控制方式,是医院和医院最大的区别。
医院眼中,医生是他的附属品,是他做手术的工具,常常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最大化地挖掘医生的工作潜力。因此,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医院的分工非常明确,医生只负责技术环节,消费者咨询和客服均有专门工作人员,不会让医生过多地接触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医美O2O公司医院的医生资源拓展十分艰难,通过是用打医院所有医生搬到线上,并且有专门的咨询师对其进行维护。如上一篇文章所说,O2O平台上做咨询和互动的医生只是一个马甲,大家不要当真,其背后给你回信息的可能是一个没有任何手术经验的咨询师。
而在医院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政策规定医院不能做广告,所以医院整形科市场推广十分困难,那么教授、副教授们一周的手术量可能低不上一个医院不同医生一天的量。在医美O2O平台需要拓展医生资源的需求下,双方一拍即合。
根据我从医美O2O平台了解的信息看,医院的医生对于入驻平台兴趣非常大。首先,这些医生的自由度比较高,既然可以在外面走穴,那也可以在线上接单;第二,线上O2O平台也是一个免费的推广渠道,有利于医院获取他们最想要的流量,而且扩大医生的知名度。
外面虽然不敢保证医院的医生咨询是本人在回复,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本人回复的比例绝对大于医院,因为医院没有那么庞大的咨询师队伍,最多也就是某个实习生在帮着老师打理他的O2O账户。
其实,这也是一种走穴,只是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也是医美O2O所追求的,完全是按照“走上去、再走下来”的路径在实施。目前医院整形科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开始在体制的囚笼中寻求一些突破,比如通过对名医的包装来提高市场认可度,这是医美O2O平台的突破口。
TMT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