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投资大医院,基因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84853.html

“过去两三年,如果去投了Pre-IPO阶段的生物药的公司,到现在90%都被套着。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香港市场的表现,不管是从pe还是从流动性,都比大家两三年前预期的要差很多。”

“当年我在IDG的时候,年投了一个公司叫康辉医疗,它是中国做骨科器材里面相对比较大的一家公司。年被美敦力私有化买走。直到今天为止,七年过去了,美敦力并购金额还是全球医疗器械和耗材跨境并购领域最大的并购金额记录……今天的口腔市场比十几年前的骨科市场还要好。”

“临床实验CRO就像一个卖水的公司,就像当年美国淘金热一样,不管淘金者能不能挖到金子,总得买铲子买水。”

“基因检测绝对是未来的主流和方向,这真的不是一个概念。”

“医院,我们不太看好。但是美容整形相关的产品,比如说玻尿酸,肉毒素,都是我们非常看好的领域。”

以上,是7月16日,前IDG资本合伙人、济峰资本创始人余征坤在聪明投资者和国泰基金联合主办的医药论坛上,分享的精彩观点。

余征坤在国内医疗投资界有很好的口碑,早年投资过众多康辉医药等众多高收益项目,已有不少项目成功退出。以康辉医药为例,余征坤从A轮开始投,平均回报十几倍,第一轮回报高达几十倍。

本次论坛,余征坤毫无保留地谈及下一个“康辉”可能出现在哪个细分领域和最有投资机会医疗细分子行业,和找到医疗大牛股的方法、逻辑和估值判断。以下是他的演讲精彩部分。

我是年加入IDG,进入投资行业,负责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十年之后离开,年创办了自己的基金公司济峰资本,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中国医药创新的成功要素和限制因素

我们觉得,中国创新成功的要素有很多,总结下来可能有三点特别重要。

第一个是监管政策。刚才我也提到了很多的政策,这些都对新药研发非常有利。

第二个是资本市场。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跟美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科创板虽然说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公司,理论上也可以上市,但第一批通过的%都是有利润的公司。

科创板对完全没有收入的新药研发公司,未来开放度或者说接受度有多高,还有待观察。

包括香港,虽然对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也开了一个口子,但在过去两三年,如果去投了Pre-IPO阶段的生物药的公司,到现在90%都被套着。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大家如果要去追热点,大概率是被套的,连一级市场投资者都会被套。

香港市场的表现,不管是从pe还是从流动性,都比大家两三年前预期的要差很多。

最后一点,是中国现在最欠缺的一点,也是最制约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因素,就是人才和创业者。

大家看到很多海归回来了,带着国外研发到一半的药,或者有点初心的要回来创业,觉得可能这个机会来了。我也承认,机会肯定是比原来好。

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中国创业者和美国创业者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美国有很多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就是说,原来创业成功了,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这就是连续创业者。

中国在做新药研发的老大们或者说创业者们,可能有90%原来只是大药企的高管。他们以前没有创过业,没有经历过创业的困难,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创业的挫折,包括管理上的问题,团队团结的问题。这些他们都没有经历过,只是拿着药就回来做。

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有些不一样,一级市场相对退出周期比较长,特别看重基本面、本质以及长期性。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是蛮难做的。

在中国,连续成功的创业者非常少,但是在美国这样的创业者可能比较多。

在中国,对整个创业最大的限制因素,还是在人才。

中美创新药的差异

下面分享一下中美两边的差异。

毋庸置疑,美国依然是全球创新的中心。在药品领域也是这样,每年新批的数量,美国比中国多很多。美国是四十几个,中国大概十几个。

另外,很多人对美国市场也有个误解,认为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所有的东西都是完全市场化的。在新药领域真的不是这样。

美国的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算是政府机构,每年有三百到四百多亿美元投在新药研发上,政府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纵观美国从年到年这十年的数据,增长也很快。不管是从国家资助,还是从政府资助来看,增长趋势在这个领域都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医药绝对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投资方向之一。

我们也统计了在美国最被投资人看好的一些领域。毫无疑问,排第一的依然是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确实是最大的,当然,大部分还是投在了偏早期的阶段。

第二是平台型公司,有平台性的技术,筛出来的有肿瘤的,也有其他领域的。

第三是罕见病,一些患病人数相对比较少,但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的药物。

接下来就是神经感染、免疫以及一些代谢疾病。

中国现在新药的发展还只是在快速跟进的阶段。当国外出了一个新的靶点,已经在做一些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的一些研究之后,中国才有研究者开始去跟进,完全自主创新的非常少。

看好临床试验领域

最后一个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去挑选医药企业。

医药企业是一个大的概念,各个子行业的增长不太一样。比如说,肿瘤药物的平均增长百分之十几,罕见病药物增长会更快。包括单抗药,小分子靶向药,这些是在药品领域一些子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除了药品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的高值耗材都是非常好的领域,比如说骨科,心血管口腔,内窥镜……。

有一些是服务行业的,一个是临床实验的CRO,还有一些大分子的CDMO。泰格医药就是中国最大的做临床实验,CRO的公司。

泰格今年中报公布,扣非净利润有51%的增长。这在当今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在东阿阿胶都爆雷的情况下,能有51%的扣费后净利增长,非常难得,这个行业确实增长很快。

我们还是比较看重临床领域的投资机会。新药风险挺大,不管是国家的钱,还是社会资本的钱,都往新药流动。临床实验CRO就像一个卖水的公司,就像当年美国淘金热一样,不管淘金者能不能挖到金子,总得买铲子买水。

临床实验消耗公司真的占尽了便宜,无论新药能不能做出来,最后都得在CRO上花钱。而且这个领域的头部公司会有非常明显的集聚效应。完全创新的新药研发,几个亿的开销很正常,花七八年的时间也很正常。

关于器械领域的几个投资机会

下面举几个器械的具体例子。

首先说下心血管。

心血管发病率现在越来越高。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每百万人口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称心脏支架手术)的手术量跟美国比还有八倍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的未来发病率还会再提升。

随着人寿命延长、生活水平提高,吃的越来越好,运动又跟不上的时候,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自然就会提高。

骨科也是一个特别好的领域。

当年我在IDG的时候,年投了一个公司叫康辉医疗,它是中国做骨科器材里面相对比较大的一家公司。年,这家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年被美敦力私有化买走。

直到今天为止,七年过去了,美敦力并购金额还是全球医疗器械和耗材跨境并购领域最大的并购金额记录。

还有,现在中国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增加了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骨科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受益者。

接下来就是口腔。

现在中国人对口腔不太重视。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一辈子没有洗过牙。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半年洗一次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我认为,今天的口腔市场比十几年前的骨科市场还要好。因为它不受医保控费的影响。

除了口腔之外,我们也看好另外一个领域,美容整形的产品。医院,我们不太看好。但是美容整形相关的产品,比如说玻尿酸,肉毒素,都是我们非常看好的领域。这些同样也是自费的领域。市场需求非常大,国家管不着,也不会去管。

接下来就是微创手术。

医保控费的国产化机会

为什么说器械和诊断公司比药品公司更加受益?举个例子,在中国,基本上做完手术的人都会用抗生素。在国外绝对不是的。国外做完手术大概率是不会感染的,不需要用抗生素。

但是在中国大概率都会感染,晚用不如早用。还用很多的辅助药,白蛋白维生素都用上去。未来都不可能会再用了。所有的这些辅助用药公司会深受其害。

对投资人来说,如果是辅助药的公司尽量别碰了,未来这种机会对他们来说越来越渺茫。但是器械和诊断有很多,它是刚需的。

诊断看好两类方向

接下来是诊断,我们看好两类方向。

第一个是基因检测的领域,基因检测绝对是未来的主流和方向,这真的不是一个概念。

今天除了肿瘤之外,大家可能谈的第一个应用是NIPT,就是无创产前筛查。第二个应用是肿瘤。

我认为,将来很多的疾病,不管是心血管疾病,还是其他的疾病,基因检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伴随诊断用药的这种恢复的监测,基因绝对是未来方向。

接下来第二个领域就是POCT(即时检验)。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增多,POCT增长也非常快。

加入基因俱乐部成就行业精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dongguoshu.com/mrsyrq/7587.html


当前时间: